青岛晋级国家级枢纽!
未来的城市竞争,是综合城市功能和资源配置能力的竞争,开放是其中的关键变量。双循环格局之下,物流业走上产业链组织舞台,带来了供应链的深刻变革和价值链的显著提升。
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枢纽优势,让青岛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区位优势,承载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多个重要节点建设重任,吸引了京东、苏宁、德邦等行业龙头抢滩布局。
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牵头发布5批国家物流枢纽年度建设名单,共包括125个枢纽,共有4个(重庆、西安、青岛、深圳)城市成为率先全部类型获批建设的城市,青岛即其中之一。
2018年,青岛被国家赋予“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定位,并于2019年、2020年分别获批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为此,青岛以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为依托,以前湾综合保税区、董家口循环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区域,建设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以胶州市商贸服务业为依托,以上合商贸物流区和胶州湾国际物流区为重点区域,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近年来,青岛发挥海铁联运和中欧班列联动优势,发展面向黄河流域的“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构筑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今年前6月,青岛海铁联运达115.2万标准箱,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目前,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开行31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近3000列。
伴随着此次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终于补齐了国家赋予的“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的最后一块拼图。
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位于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毗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覆盖全省唯一空港型综保区,设置航空多式联运区、跨境电商物流区、航空保税物流区、航空冷链物流区、中邮航空上合基地、发展预留区6个功能区。
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定位为“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航空门户枢纽,东北亚国际航空物流组织中心。目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集聚79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03条,初步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的集疏运网络。
聚焦国际物流和贸易、集成电路、航空维修制造、融资租赁和交易研发等高保税政策功能匹配度产业开展精准招商,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已引进项目十余个,未来将充分发挥“保税+口岸+临空经济+上合示范”叠加优势,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统一规划招商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更好对接上合开放资源。
如何理解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任务与产业价值内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表示,“实现‘物流+商贸+制造’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创新,来创造产业价值。”
青岛的物流供应链产业正迎来金融资本、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融合赋能,也为青岛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最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今年,胶州围绕老九龙工业园区、上合国际枢纽港低效片区的升级改造,推进年度计划投资140.98亿元的43个攻坚行动项目,推进卡奥斯新城建设,提速中国北方环保产业基地、空港商务区、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等产业类项目建设等。
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青岛未来实施临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设施运作整合,推动物流枢纽由“通道经济”转向“枢纽经济”,再到国家枢纽经济创新示范区,创新“枢纽联动、资源整合、平台运作、国家赋能”的枢纽经济新打法。
当然,考虑到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是对我国物流生产力的重新布局,也是一次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的宝贵机会,就要避免出现“重申报、轻运营”“重牌子、轻参与”的现象。
而这也就要求城市在枢纽建设过程中,既要在组织模式创新、物流效率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又要立足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推动产业链横向协同、供应链纵向耦合,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