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专访 > 【第1期】即发集团原董事长陈玉兰逝世,曾亲历、见证了青岛纺织业重塑价值链

【第1期】即发集团原董事长陈玉兰逝世,曾亲历、见证了青岛纺织业重塑价值链

发布于:2023-10-11 09:59:20 作者: 阅读:

即发集团原董事长陈玉兰逝世,曾亲历、见证了青岛纺织业重塑价值链

据悉,原即墨市政协副主席、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陈玉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1日7时30分在青岛市即墨区逝世,享年83岁。

早在2005年,即发成立5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滕兆鹏曾为《即发始于1955》一书写了篇小序,今天再次刊发这篇《感动》,以此纪念敬爱的陈董,愿她一路走好,愿天堂不再有忙碌和辛苦!
 

感 动

         滕兆鹏        

受老朋友陈董的委托,对即发员工写的文稿进行了一次初审,原本是对这些文稿的文字把把关,但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审读者,被流动在这些质朴文字下的情感所感动,在不自觉中,我已经成为了第一个读者。即发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像一部尚未剪辑的电影,一幕幕交叉、重叠、放大:草屋、油灯,现代化的设备厂房;泥泞的路,熏黑的面孔与成功的笑脸;北京七月骄阳下布满汗滴的脸与全国驰名商标颁发仪式上高举的手。就像蒙太奇,在对比闪现中,我一次次被感动。

被这些文字引导着我从五十年前的茅草屋出发,走进当年创业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感受着他们的甘苦与喜悦,一路走来,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企业,而且是在中国背景下企业壮大的秘诀:做企业先做人。

认识陈玉兰董事长不过七八年的时间,自诩为“老朋友”,是因为她做人的真诚与爽直让我感到似乎认识了很久,用一个文雅一些的词就叫人格魅力。与陈董年龄相差两轮,同一生肖。2001年正好是本命年,一次去采访陈董,她拿出两枚嵌着朱砂的铜钱,说只有两枚,你带一枚,我留一枚,本命年带在身上图个吉利,关爱之心溢于言表。就这样一个小的细节着实感动了我,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而且在即发员工和即发的长期客户的文章中这些小的动人的细节随处可见:古泽先生难忘陈董专门调制的饭菜,荒木靖夫先生则忘不了在他第一次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青岛的土地时即发集团总经理从即墨赶过来陪他吃的第一顿饭——与人为善,真诚地关心他人已经成为即发的集体行为,成为一种企业文化,由这种文化衍生出来的企业信誉构筑了这个企业的信誉力量,而在企业内部这种人文管理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让企业的员工能够忘我地工作和奉献,这种精神在每篇即发员工的文章中都能够感受到。

前些天被誉为“中国企业之父”的柳传志在央视《对话》栏目中的一段话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作为职业经理人可以从市场上选择,但如果要物色企业的掌门人,就一定要是对企业有忠诚度,以企业为家的人。”西方公司制企业强调制度力量,强调执行力,而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人文化管理,这就是中国企业的文化背景,即发在企业发展理念与这种文化背景的融合中走过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实际上对一个企业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并没有统一的模式,适合的才是正确的。即发半个世纪的历程已经证明了它的企业文化是正确的。

文如其人,这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装腔做势的沉吟和空洞的口号,这里是一批创业者和因了这种创业而受益者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在这些虽然平白但却透着真情的文字面前,一直从事文字工作的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苍白和无力,只希望不会破坏了这些文字“原生态”的特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青岛媒体网的部分内容由官方发布(作者为官方标识),大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或用户投稿发布。青岛媒体网对网络转载和用户投稿的内容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发布或转载了您未经允许的内容,请即刻联系18765968651或发送邮件至 15353218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新媒体邀约

首页
直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