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教育 > 青岛理工大学|历史性突破!“挑战杯”主体赛全国特等奖!

青岛理工大学|历史性突破!“挑战杯”主体赛全国特等奖!

发布于:2023-11-03 09:47:21 作者: 阅读:
10月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贵州大学落下帷幕,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王瑞、周君仪、段培开等同学完成的参赛项目《微纳观“视”界——高性能透明电子智造技术革新者》(第一指导教师:朱晓阳)荣获主体赛全国特等奖,全国共117项(其中自然科学大类特等奖作品74项)。此项成绩为我校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的最好成绩,实现了赛事重大突破。
 

本届“挑战杯”竞赛全校共推报750余件作品,累计7000余名青年学生、指导教师参与比赛,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展示了良好的育人成果。经过激烈比拼,我校荣获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4项,其中《微纳观“视”界——高性能透明电子智造技术革新者》项目成功晋级国赛并荣获全国特等奖。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挑战杯”系列赛事,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在泉带队赴贵阳参赛并进行现场指导,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建锋在备赛期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赛事推进和项目打造等进行重点部署。校院干部、师生团结一心,不断总结竞赛经验,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主动把办学特色、学科优势转化为项目硬核实力、发展增量,邀请校内外各级各类专家40余人次开展近距离深度研讨辅导累计100余小时,先后召开项目组研讨会30余次,修改完善申报材料和答辩展示课件30余次,组织论证、实战路演20余场,确保项目团队以良好的参赛状态和精神风貌决战决胜全国终审决赛。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校团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助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今后,校团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育人机制,通过“以赛促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育人质量,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从学校七秩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继续以创新奋进的姿态在学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跑出属于理工青年的最好成绩!

“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承办地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更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对高校学科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推报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参赛团队

 

王瑞,周君仪,段培开,张友超,商帅,台玉平,于志浩,张金宝

 

指导老师

 

朱晓阳,兰红波,杨建军

 

获奖情况

 

 特等奖

 

项目介绍

高性能金属网格透明电子在国防战机、军车、军用显示屏等领域具有重大需求。需满足高透光前提下具备高电磁屏蔽等性能,目前国外相关技术对我国封锁。本团队首先深入研究了电流体动力喷射机理,通过变革电场生成方式,提出了原创性电场驱动微纳3D打印技术,开发了环形电极打印喷头及精准控制系统,解决了传统电流体动力喷射技术金属网格透明电子打印稳定性差,一致性差及无法实现曲面打印等问题。最终,成功制造出大面积及高性能金属网格透明电子,已通过军民两用技术性能检测,并在相关单位开展了试点应用。未来,该项目将继续致力于更大面积,更高性能以及更多功能透明电子制造,不断满足更高军用需求的同时扩展民用需求领域。

挑战还在继续

步履仍不停歇

勇于挑战,逐梦追光

科技自立自强

青岛理工师生继续加油!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青岛媒体网的部分内容由官方发布(作者为官方标识),大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或用户投稿发布。青岛媒体网对网络转载和用户投稿的内容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发布或转载了您未经允许的内容,请即刻联系18765968651或发送邮件至 15353218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新媒体邀约

首页
直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