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星:油气管道的“护航人” 能源报国的“筑梦人” | 劳模风采
“劳模风采”系列报道,聚焦获得2021-2023年度学校“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先进个人,用他们学以报国、躬耕不辍,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鲜活事迹,折射出石大人追求卓越的鲜明品格和石大精神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以此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工作近三十载,不论是立足国家与行业重大战略需求、攻克油气管道输送领域关键难题,还是面向时代新人培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潜心钻研构建全方位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李玉星始终把“敢为人先、勤耕不辍”的信念铭刻在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国家油气管道护航、为青年学子能源报国筑梦的追求。
李玉星在求学期间就一直勤学、善学,因成绩优异得到了我国油气储运学科学术带头人严大凡教授和冯叔初教授的指导,由此打开了通往科研之路的大门,主要从事油气田地面工程及集输、管道本质安全、输送工艺和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油气资源是国家命脉,保障油气管道和输送的高效安全就是我们的使命”,目标明确,行动上就十分坚定,李玉星针对泄漏特征产生机理不明确导致误报率高等难题,带领研究团队历经十年持续攻关,在传感器设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以非介入式传感器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群,“基于压力相关法的机坪管网密闭性测试装置及方法”等相关成果的专利实施许可均超百万元。
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双一流建设学科“油气储运工程”的学科带头人,李玉星在把已有研究方向做深做精的同时,还始终关注着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局势变化。“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科研的方向”,随着国家“双碳”产业的发展,李玉星将研究重心转为氢能管道输送和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为解决氢能大规模安全稳定高效输送的难题,他带领团队扎进管网项目现场,深入走访调研,埋头在实验室中反复打磨,建成了依托纯氢与掺氢燃气管输及应用科技试验平台的专业实验室,成功打造了掺-输-用一体化的氢能应用示范链条,形成了系列原创理论和技术与标准体系,既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创新支撑,也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
近年来,作为负责人,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企业项目16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转化应用12件,参编国家、行业等标准3项,多项科技成果在天然气管道行业推广应用,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
李玉星深知,培养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是摆在面前的另一个重大课题。针对油气储运专业工程背景深厚、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对学生培养至关重要的特点,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提出“言传身教、思研并重、教研融合、拔尖创新”的培养模式,注重学以致用。
“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刻苦学习,练就真本领,不能为了分数、保研而急功近利地学,而要真正为将来从事油气储运行业的工作和深造打好基础,”徐修赛对李玉星在本科新生研讨课上的话记忆犹新。“在李老师的课上,总能了解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还有课堂讨论、课程实践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帮助我们强化对课程要点的理解。”正是在李玉星的影响下,徐修赛在专业学习期间,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毕业后留校继续攻读李玉星的研究生。
在李玉星看来,要真学习、真成才,还离不开“真刀真枪”的科创实践。在担任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期间,他就亲自指导发起并主办了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技能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在激发广大油气储运专业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动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中,李玉星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技术方案”,最终斩获全国银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生团队负责人吴同表示:“无论是自己做学问,还是教我们学知识、学技能,李老师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得益于李玉星的教导,吴同坚定了自己的科研信念,选择师从李玉星直接攻读博士,继续攻克管道泄漏检测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已在国家管网落地应用。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李玉星带领团队围绕“回归工程、融合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构建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协同工程化育人体系及虚拟仿真实验体系,累计出版教材4部,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2项。《油气水多相管流》和《现代油气储运工程》两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优质课程,核心课程《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
李玉星认为,帮助学生把好思想意识总开关是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他积极主动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人文关怀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坚定学生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信念。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交流指导中,他经常对学生讲:“我们要自觉延续石大的红色血脉和基因,把自己筑造成为不负青春、能源报国的追梦人。”
作为研究生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党支部的学业导师,李玉星高标准指导建设,通过与定点扶贫单位内蒙古科左后旗塔奔诺义德嘎查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让学生投身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党支部连续4年获评学校先进学生党支部、研究生示范党支部、样板党支部,2021年入选首批山东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案例获评“教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优秀案例”。
“我曾经也是学生,知道学生不容易,现在作为一名老师,我的信条就是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问题。”谈及自己从教近三十年的收获时,李玉星表示最让他引以为傲的,不是自己取得多少成就,而是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作为研究生导师,学业上要求严格,生活中却温润如春风,李玉星平日里时常牵挂着学生,经常买水果看望在实验室、工作室忙碌的同学,还多次慷慨相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为人师表、博学多才”是李玉星的博士生滕霖对他的评价。“李老师不管多忙都会把学生的要求放在第一位,有办法,有耐心,指导学生从不仓促了事。”李玉星也因广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热爱,获评学校“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
未来,李玉星希望带领他的团队,在科研、教学、育人这片沃土上步履不停,继续书写勇毅前行的奋斗故事,激扬起更多能源报国的青春力量。
评论